资讯搜索
关 键 字: 分 类:  
当前位置: 商会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新闻  > 查看详情

长城钻探地质研究院人才培养侧记

浏览次数:600 日期:2012-09-25 13:00:00

      “第一次单独部署井位的经历,不仅让我了解到做项目的基本思路,而且在工作中我还树立了一个信念,那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9月17日,长城钻探公司地质研究院员工苟其勇说。

  很难想象,这个2010年研究生毕业、在长城钻探地质研究院工作仅两年零两个月的员工,现在已经担任了一个项目地震小组的负责人。

  长城钻探地质研究院通过项目培养骨干的机制,让苟其勇这样的青年员工有了迅速成长的通道。

  苟其勇参与的是《鲁克沁东区油藏精细描述》项目。今年7月27日,这个项目在吐哈油田一次通过验收。

  这个项目是地质研究院在国内第一个中标的项目。2011年12月项目启动时,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甲方迫切需要通过这个项目部署井位钻探以扩大储量规模,原来一年完成的项目被压缩到8个月。合同要求,这个在200多平公方里范围内只集中布井24口的项目,研究内容涵盖了地层分布、地震解释、储层反演、沉积特征、测井解释及探井井位部署等十多个方面。

  作为进入西部市场的敲门砖,这个项目受到地质研究院的重视。不过,地质研究院组建的研究团队以近两年毕业的青工为主,则是这个项目最大的亮点。

  担任项目经理的张明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既要保证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又要让青年人在项目中学到本领,迅速成长起来。

  参与《鲁克沁东区油藏精细描述》项目,青年人获得独立顶岗的科研机会,职业成长速度超过同期毕业的员工。在地质研究院,通过项目锻炼迅速成长的,并非只有这个项目的员工。

  2009年成立的地质研究院,一方面项目急需人才,一方面刚入职的员工经验不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地质院启动了人才培养工程。除“导师带徒”引导青年人职业发展外,地质研究院还通过新入职员工参与项目,“在项目中摸爬滚打,在实践中成长”,让这些青年人既学到本领,又学习科技人员的工作作风。这个院近两年毕业入职的20多名员工均受益于此。

  在《鲁克沁东区油藏精细描述》项目中,项目组专门聘请专家,扶上马,送一程。为青年员工的研究把握方向、做地质研究和地震技术指导,帮助审核解释方案、地层追踪及断裂组合的正确性,帮助青年员工在科研上快速进入角色。

  在《鲁克沁东区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团队的15名成员中,苟其勇、田志彬、吴健等7人是近两年新入职的员工。为让青年员工能尽快独立顶岗,项目组其他科研人员,包括老专家甘跑“龙套”,主动承担起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担任地质组长的王玲娜为了项目中期交流时能展现出井位部署的综合评价图,承担起大量“幕后”工作,连续多天进行沉积、储层、油层的综合分析,绘制图件,有时还要工作到凌晨。

  张明瑜是储量方面的专家。他除了开题,做好协调,把握项目运行节奏外,还主动做“配角”。每当项目观点不一致或遇到挑战时,张明瑜就肩负着统一观点、统一认识的重任。他要查阅大量资料,组织分析讨论,使项目组观点一致,避免走弯路。为了弄清是否分砂岩组去研究的两种观点,张明瑜进行层位对比统计泥岩隔夹层在平面的分布规律,提出了权威观点。

  “图件清晰,思路清晰”。项目部每次汇报项目进展时,都会得到甲方这样的评价。虽然合同期短,但是项目报告中的所有图板规范统一,项目内容涉及的每一步都经得起推敲。
 

所属类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