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沈阳市环保局了解到,为了提高燃油品质,降低油品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相关部门下发了《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工作方案》,督促成品油经营企业在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油,时间比国家时间表提前一年。近年来,国家加快了成品油升级步伐,但各地区省份跟进表现不一,整体来看是华东、华南等沿海城市升级进程快于西北、东北等内陆城市。据最新的国内油品升级时间表,明年初沿海11省市将提前升级完毕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辽宁省包括其中。沈阳市率先提出升级方案,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对区内各方影响不同,具体来看:
油品升级为减排添力 改善环境惠及民生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成品油质量升级一直被看做是减少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的有力举措。从国家成品油升级进程看,国四阶段车用汽柴油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1月1日完成升级,国五阶段车用汽柴由原本计划于2018年1月1日升级完成的国五阶段车用汽柴油,亦被提前至了2017年1月1日。
汽油升级到国五标准,硫含量从不大于50ppm大幅降至不大于10ppm,锰含量的添加剂也由8mg/L降低为2mg/L。据有关权威机构测试显示,升级完成后汽车尾气中有关污染物的排放将减少10%左右,此将对治理环境污染贡献斐然。相较于国内其他地区,东北地区的成品油升级步伐略显滞缓,此次沈阳市提出升级方案,其表率作用可谓显著,且该措施落实后将为当地的节能减排添能加力,有利于改善环境惠及民生。
油品升级倒逼装置升级 落后厂家或造淘汰
目前我国汽油最主要的来源是催化裂化汽油,汽油升级首要解决的是要降低硫含量,目前常用的技术有催化加氢、催化氧化、分馏、碱液处理、再裂化重汽油等,另外还有烷基化、mete的调和技术。可见,油品质量提高的同时要求炼厂相应装置的升级或者增建。
辽宁省为工业大省,东北三省多数炼厂分布在此,油品资源充足的同时质量亦是参差不齐。目前省内具备国五汽油生产能力的主营炼厂有:大连石化2050万吨/年的装置、辽阳石化1000万吨/年的装置、锦州石化750万吨/年的装置,后期高品质汽油资源供应压力不大。
相比之下,地炼厂家具备生产国五汽油能力的炼厂则少之又少,目前多以生产国四汽油为主,个别炼厂甚至仍在生产国三标准汽油。随着资源过剩态势延续,后期区内再建炼厂的可能性较小。故随着油品升级被提上日程,地炼厂家或者装置升级,或者面临淘汰,洗牌局面或在东北地炼厂家间再现。
油品升级成本增加 企业、终端承担各不同
据升级加价标准显示,车用汽油质量升级至第五阶段每吨加价170元,由企业和终端用户分摊。但因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国内成品油市场进入“低油价”的新常态,批发环节表现为国五汽油与国五汽油的价格差不明显,成本的增加难以转嫁。相比之下,零售环节表现尚可,但因所占市场份额有限,故造就整体上主营单位成本追加困难。消费者承担的费用大约占到七成,核算下来,私家车一月费用增加不足20元,故对其影响相对有限。
后市来看,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步伐是我国改善环境、惠及民生的战略选择,但面对利益的驱使,短时间内汽油置换完毕存在一定困难。怎样防止以次充好,是成品油市场亟需解决的问题。后期强化成品油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是大势所趋,以确保炼油企业生产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高品质成品油同时,保证市场上销售单位销售合格的成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