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山东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进口原油非国营贸易资质的通过,已有四家地方炼厂获得进口原油非国营贸易资质,目前仅东明石化在2015年获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600万吨。实际上对于地方炼厂而言,部分炼厂拥有指标原油,他们是可以加工原油的,即使个别炼厂关停,他们的指标仍然拥有,且可以卖给其他拥有指标原油的炼厂加工,只是相对而言,数量上十分局限。
近期地方炼厂进口原油使用权与进口原油非国营贸易资质的频频公布引起普遍关注,地方炼厂通过自主操作炼制进口原油也是指日可待。但这并非原油红利在地炼朋友圈中第一次释放,部分地方炼厂是有炼制原油资质的。
为什么地方炼厂可以炼制原油?
一方面,在1999-2001年大整顿后剩下的山东21家地炼都有原油指标,这是油田开发时的占地等的补偿,其中21家炼厂中关停的炼厂配额一直拥有,理论上要求是集中卖给一家,但是实际上还是各自支配,可以卖给其他有资质的炼厂;
另一方面,在2008年油荒的时候,两大集团实行代加工模式,不少炼厂获得资质,油荒过去后,这个代加工的模式延续,但是柴油不用返还了,目前炼厂炼制海洋油属于这种情况;
另外,部分炼厂并无马瑞原油、海洋油等加工资质,但部分由资质的炼厂把原料进常减压简单处理一下,当沥青或者渣油等产品外销,无资质的炼厂间接享受到原油红利。
国际原油持续处于供应过剩的状态,也就是说有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地方炼厂在拿到进口原油非国营贸易资质实现“两权并握”之时,乐观预计地方炼厂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得到优质原料的福利。